海洋约占地球表面积的71%,是生命的摇篮、人类文明的源泉。良好生态是海洋的“瑰宝”,唯有以生态优先的理念经略海洋,海洋福祉才能绵延不绝。保护海洋生态、增进海洋福祉,是国际社会的共同愿望。
海洋经济内涵丰富、涉及面广、专业程度高,中交集团作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积极践行者、全球海洋经济发展的积极参与者,近年来在推动“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高度关注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坚持生态优先、科技引领、多元共治,同各方一道共同维护海洋秩序、促进海洋和平、推动全球可持续蓝色经济发展。
从欧洲克罗地亚佩列沙茨大桥“一边建着大桥,一边就有海豚游来”的生动景象,到非洲加纳新集装箱码头海滩上爬行的海龟宝宝,从山东青岛国信国家级海洋牧场人工鱼礁到福建漳州市东山湾海洋生态保护修复项目上空展翅飞翔的白鹭,处处都彰显着中交建设者智慧、责任和担当。
“报告,这边发现一窝海龟蛋,马上转移。”深夜,加纳新集装箱码头项目施工现场,几名巡查员打着手电认真地在海滩巡视,很快他们沿着歪歪扭扭的脚印寻到一窝海龟蛋。巡查员迅速将海龟蛋装进特制的容器,送往孵化基地。
中国港湾承建、四航局负责施工的加纳新集装箱码头工程位于非洲西部几内亚湾,是加纳最大的水上工程。项目施工现场是海龟重要产卵地之一,全球7大类海龟中有5类在这里繁衍。为实现项目管理与周围环境和谐共融,避免项目建设对周边的生态环境能够造成影响,项目部在积极开展“守护蔚蓝”等环保活动的同时,先后购置气体检测仪、粉尘微粒监测仪、噪声监测仪等先进仪器,努力为海龟生产提供一个干净安全的孵化环境。
在每年10月至次年4月的海龟产卵期,为确保海龟的正常繁殖,保持施工范围内现有的生态平衡,项目部找到了加纳野生动物保护协会。“我们与加纳环保、林业、野生动物保护等单位做深入沟通,决定为海龟建设一座专属的‘海龟孕育中心’。”时任项目经理助理严发说道。专属的孕育中心让海龟蛋得到专属保护,对维持生态平衡有着非常明显的推动作用。
但随着专业方面技术人员的到来,严发的心情却突然“晴转多云”。“专家说金属结构会影响幼体海龟的生物导航能力,而我们建设的‘海龟孕育中心’所有结构物都是钢管,也就是说从我们孕育中心孵化的海龟有可能找不到回归大海的方向。”严发说。为了完全解决这一隐患,项目团队依据海龟习性,决定另行选址建设更为科学的孕育中心。通过现场多次考察,发现工程一期东护岸以西、营区前方相对安静且无夜间照明影响,可当作新建设地址。
结合前期经验,项目团队特地调拨出一批聚氯乙烯管作为建设材料。很快,以聚氯乙烯管为主要结构物的一座全新“海龟孕育中心”拔地而起。“可同时容纳超过40窝的海龟蛋进行孵化,施工红线以内及周边较近沙滩的海龟蛋都可统一收集到孵化池内照看。”严发说。另外,在专家的建议下,项目还聘请了6名当地村民协助进行海龟保护,每晚在海滩进行巡视,一经发现散落的海龟蛋,立刻带回孵化基地。
为避免其他生物靠近海龟蛋,项目部在孵化区外设置围挡进行“二重”保护,由监测人员进行24小时轮班值守,发现孵化迹象后第一时间通知技术专家和项目管理人员,由项目管理人员携带小海龟到指定海滩,统一放生。看着一只只小海龟健康出生并顺利回归大海,严发激动地说:“自然条件下海龟蛋只有10%至20%的孵化率,得益于‘海龟孕育中心’的建立,现在提高到了80%以上。”
截至目前,孕育中心累计收集海龟蛋21684枚,成功孵化并放生海龟17087只。保护海洋ECO,中交集团用心守护每一片蔚蓝,致力传播中国“绿色”能量,不断在“一带一路”共建之路上书写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故事。
当一批批小海龟顺利奔赴大海的同时,在印度洋的另一边,几只海豚正在欢快嬉戏。“快看,海豚又来了!”沙特谢巴拉疏浚回填项目安全环保部人员发现了这群“海上精灵”,大伙纷纷拿起手机,记录下美好瞬间。
由中国港湾承建、四航局负责施工的谢巴拉疏浚回填项目位处沙特西部红海沿岸,属于沙特重大再生旅游项目。作为沙特“2030愿景”经济转型计划的一部分,其建设目标是将红海沿岸打造成类似马尔代夫的全球闻名的超级观光度假区。项目施工所在位置靠近红树林,也是各类珊瑚礁、海豚、候鸟等海洋及珍稀物种的栖息地和迁徙地,对项目建设提出了严格的环保要求。
进场之初,“绿色施工”理念便成了项目建设团队的共识。经过初步勘察,项目团队发现施工区域全部是细沙,项目负责人徐杰带领10多名先遣队员“探海斗浪”,多次下潜到海底深处探水情、摸环境,每次下水时间都长达3至4小时。在项目部成员的艰辛付出下,项目布置的两道防污围帘为作业区域的海洋生态构筑了坚固、有效的环保屏障。此外,项目部还购买了专业水质检测浮标传感器,实时监测水体酸碱度、溶解氧值、浊度等水体质量情况数据,同时聘请了专业团队每日开展施工区域沿岸及外围海域环保监测工作……多措并举之下,项目团队最大限度地守住了初始环境基准量,达到了业主提出的浑浊度不超过每升2毫克的高要求。
由于项目属于离岸作业,所有工作基本在距离海岸30公里外的海岛上完成,人员只能乘坐交通艇往来于陆地和海岛之间。而超过两个小时的海上来回路程,不仅带来非常大的人员交通和后勤补给压力,也给项目的施工效率和工期进度带来严重影响。基于该情况,项目团队提出了驻岛作业要求。然而,出于保护海岛原始生态环境,业主起初并不同意。
为了在保护深海环境的同时保证施工效率,项目部根据岛屿特点,制定出环保措施和解决方案:设置专门的污水收集设备,实行垃圾分类,定期运输处理;科学移动海鸟巢穴,满足其生存繁衍需求;严控施工区域的灯光亮度、照明角度,避免对岛上和海中生物的作息产生影响……精细入微的环保举措,同时兼顾了进度要求,获得了业主和当地政府的支持。
如今在平静的西部红海沿岸海域,时不时有三两只海豚露出海面划出一道美丽的弧线。“每次看到项目有新进展,看到海里的鱼和岛上的鸟与我们和谐共处,就感觉我们的努力没有白费。”徐杰欣慰地说道。
海洋,将人类联结成命运共同体。中交建设者以协同推进高水平质量的发展,以高水平保护写下了人海共荣共生的中国答卷。当一艘满载节能跨运车的轮船缓缓驶向非洲大陆的最南端,停靠在天然港湾内的南非国家运输公司德班港口时,振华重工德班港22台“1过3”机型柴油机跨运车项目经理梅驷俊笑着说道:“相信过不了多久,德班港的生态环境也会慢慢的好,因为我们新研究的绿色智能跨运车正发往那里。”
跨运车被称为码头内的“快递小哥”,承担码头前沿到堆场的水平运输和堆场集装箱的装卸工作。2023年秋冬时节,振华重工非洲子公司传来好消息:“德班港跨运车计划加购!”当时恰逢中国与南非建交25周年,也是中南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第10年。十余年来,振华重工作为港口装备制造领域领跑者,为南非量身定做了一批批经济、绿色、可靠、智能的港口设备,是中南两国友好合作的参与者,也是南非港口提升国际影响力的见证者。
2020年6月,振华重工中标德班港22台“1过3”机型柴油机跨运车项目,与用户共同打造新一代轻量型跨运车。南非是全球跨运车单一产品最大保有量国家。“德班港是撒哈拉以南非洲最繁忙的进出口岸,当时这个最大市场的跨运车被其他几个国家品牌占据。”梅驷俊回忆道,“我们决定通过轻量化的创新设计,给德班港多一种选择。”项目团队着手寻求设计和施工的突破。
其中,最为关键的创新当属水冷变频的高效节能系统。“常规风冷式电机体积巨大,起升机构排装甚至要花费1天时间调整。”头脑风暴会上,项目机械总体设计工程师吴治礼指出。与电气设计工程师集思广益后,项目团队决定在传统“葫芦串”式起升机构布置基础上,尝试使用具有行业前沿水平的新型水冷变频控制管理系统和水冷起升电机。其带来的直观变化是减少占地,降低高空排装要求,生产的全部过程更便捷,效率更加高,更深层次的改变是实现了整机轻量化。“相比风冷系统需少数的风扇或空调散热,水冷系统通过液体介质穿过各个电气元器件,只需一台风扇就高效带走热量。”梅驷俊分析,节省能源消耗,对跨运车来说,身子轻,跑起来就不“费力”,节能意义更大。
由于德班港集装箱业务量庞大,用户非常期待跨运车能给司机带来优秀的吊运效率和舒适的驾驶体验。梅驷俊说:“我们将此前研发的自主驾驶无人跨运车系统来进行适应性改造,用到德班港半自动化跨运车上。”项目团队首先研发了大车轮边电机驱动,让整体布局紧凑、轻量,维修方便。而后从螃蟹的行走模式中获得灵感,研发了八轮液压独立转向技术,摒弃传统连杆形式,减少变道空间,运行轨迹像横行的螃蟹一样简单。
此外,项目团队还首次应用国产柴油机代替进口柴油机。“当时南非的机动车污染物排放标准还广泛使用欧Ⅱ,经考察,咱们提供达到欧Ⅲ排放水平的国产柴油机。”梅驷俊说,“此方案能使当地能源排放更清洁,也为用户降本增效提供了新路径。”
轻量促就高效,节能带来低碳。振华重工跨运车作为参与非洲港口建设的缩影,见证的是休戚与共的中南友谊,必将持续携手绿色发展,守护碧海蓝天。(中交集团)